2019 年數據中心四大趨勢:高密度服務器與超強計算能力
英特爾第二代至強處理器兼容至6TB內存容量,即便是2U機架式服務器也可實現此內存配置,遠超傳統小型機或需8臺服務器才能實現的存儲規模。此技術革新拓寬了服務器配置的界限,而圍繞如何利用AEP和傲騰技術優化寫時延并削減內存成本,已然成為當前技術創新的新焦點。
6TB內存的狂歡
對6TB內存容量贊嘆不已,此乃服務器領域的饕餮盛宴。過去,八臺設備方能滿足的內存需求,今朝一臺2U服務器即可輕松達成。這不僅標志著數字化的大步跨越,更是技術創新的顯著里程碑。搭載英特爾第二代至強處理器的服務器,如同超級英雄般,憑借6TB內存之力,成功拯救了眾多受內存短缺之苦的管理員。
在歡慶之余,亦面臨挑戰。研究如何通過AEP和傲騰技術減少寫入延時,以及如何通過AEP途徑降低內存成本,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這猶如狂歡之后的整理工作,雖艱巨但必不可少。
NVMe閃存與軟件定義網絡的碰撞
NVMeSSD的平均響應時間約為90微秒,屬于存儲技術中的快速水平。不過,軟件定義網絡對CPU的高計算依賴性,導致CPU資源被大量消耗。即便CPU性能卓越,在處理軟件任務上的效率仍顯不足,亟需具備高效的轉發能力。這情形猶如讓一位之力冠絕天下的勇士去精繡細工,雖然力大無窮,但成效可能并不顯著。
在選擇超融合系統時,理論偏好擁有更多核心的CPU,但實際上尋找高頻主頻產品相當困難,這一現象體現出一種矛盾。這一矛盾類似于在追求速度與力量時,必須做出權衡與調整。
內存通道與性能的微妙關系
提及DDR內存,大眾或許對首代DDR技術尚存深刻印象。初期DDR內存設計以單CPU為準,需雙通道并行操作以實現多通道優勢。類比人用雙臂工作,只有雙手配合時效能達最優。在既定架構中,每條內存通道均需配備模塊,若前代CPU內存容量是8的倍數,性能更顯著。
同時,此情況亦引起擔憂。用戶紛紛升級至最新CPU,卻繼續需求的128GB內存,測試表明特別是在運行Redis等對內存性能及帶寬要求苛刻的場景下,其性能甚至不及舊款產品。這種感覺如同購入新品鞋卻依舊遵循舊路線,既滿含期望亦伴有困惑。
青云的IO性能傳奇
在IO性能領域,青云堪稱翹楚。自2014年服務啟動后,其在機械硬盤環境中的IO表現始終站在業界尖端,峰值能力達8萬IOPS。即便歲月流轉,青云在IO技術上的領先地位依然穩固,猶如長跑健將,歲久而勢頭不衰,更趨卓越。
在多數情況下,將AEP與DRAM相結合,成為滿足高內存需求且高效降低成本的最佳策略。這種組合策略堪稱一舉兩得,兼顧經濟與效能,頗具吸引力。
CPU與網卡的瓶頸之戰
實際上,我們的限制源在于CPU性能,盡管配備了25G網卡。盡管我們的公有云CPU屬于高端系列,但性能尚未達到網卡的最大潛力。此情此景,恰似一位擁有巨大力量而速度不匹配的壯漢,顯得有力使不出,難免令人惜哉。
在多線程操作中,當存儲空間達到45.4GB后,CPU使用率降低75%,從而促使更優效的資源調度,有利于公有云環境虛擬機成本削減。
RDMA與以太網的融合
此前,RDMA技術成本高昂,主要服務于HPC高性能計算集群,并依賴專用網絡以支持低延遲需求。現在,RDMA技術已滲透到以太網領域,通過RDMAover解決方案,用戶僅需100英鎊即可獲取支持RDMA特性的網卡,無需額外支出一分錢。這款網卡不僅提供基礎功能,還包含RDMA功能,性價比之高不容小覷。
存儲與CPU的完美結合
利用閃存作為底層數據存儲,可高效地執行程序及生成備份,多效益顯著。配備高性能處理器與NVMe存儲,依托25G高速網絡,實現高達92%的設備利用率,確保CPU性能充分發揮,并支持同時運行超過46個虛擬機。
作者:小藍
鏈接:http://m.huanchou.cn/content/2462.html
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我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