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云環境中托管關系數據庫服務的關鍵因素:高可用性、高性能與可管理性
隨著云計算的廣泛推廣,用戶們越來越重視云上關系數據庫的穩定性。在這種背景下,多副本部署模式顯得尤為重要,它作為實現高可用性的核心途徑,涉及眾多選擇因素,其優缺點也值得深入分析。
高可用性對比
傳統最早提到的RDS多可用區功能,主數據庫實例可實現跨可用區的同步復制至備用副本。2022年3月,新增了一項新選項,即創建包含三個數據庫實例的集群。在傳統方式中,若主實例發生故障,可迅速切換至備用副本,確保數據庫的持續可用性。三個實例的集群在遇到故障時同樣具備應對能力,能有效保障高可用性。此外,傳統備用副本強調冗余,而新的集群方式則不僅關注冗余,還綜合考慮了性能等多個方面。
新的集群模式在可用性方面有了顯著提升,其特點在于單個可用區出現故障不會影響到集群數據的寫入。采用多副本和多可用區的配置,就像是給數據庫增加了多層防護,確保在各種故障情況下都能持續運作。這對于那些對持續服務有需求的企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高性能分析
早期的多可用區功能中,備用副本無法處理讀取工作負載,因此不適合用于只讀場景的擴容。然而,后來的多可用區數據庫集群則有所改進,它能夠提升讀取工作負載的處理能力,并減少延遲。在采用數據庫原生的半同步復制機制時,只需至少一個備用實例確認,即可完成更改的提交。盡管這種方法相較于單可用區部署會略微增加寫入和提交的延遲,但數據同步和保護的效果卻更為出色。
新的數據庫集群與SSD虛擬化存儲層緊密結合,此舉極大減少了鎖競爭,并消除了數據庫進程線程帶來的延遲。這樣的做法對于提高整體數據處理效率至關重要,無論是加快寫入速度還是縮短延遲,都能顯著提升數據庫的性能。
可管理性解析
從可管理性角度分析,傳統RDS的多可用區功能操作簡便,主要涉及主備關系的維護。然而,在新的集群模式中,管理三個實例及更多功能,如只讀副本等,可能會變得復雜。對于這種較為復雜的部署方式——多可用區集群,我們需具備更豐富的技術能力,以確保其穩定運行。
企業面臨需求逐漸擴大的情況,尤其是對海量數據處理和多功能集成的需求,管理上的復雜性便需在顯著提升性能和確保更高可用性之間取得平衡。
只讀副本探討
僅閱讀副本可讓數據庫在多個只讀實例間擴展其讀取功能,而在不同可用區域設立只讀副本,則能增強數據庫實例的可用性。若數據庫集群缺乏只讀副本,一旦發生故障,主實例的重建很可能發生在同一可用區,這會帶來一定的風險。
副本的存在有助于優化工作負載分配,尤其是在面對大量讀取請求時。它允許將部分只讀任務分配至這些副本,這樣做不會干擾主實例對寫操作及其他任務的處理。
新服務配置特性
新的服務配置可根據需求自動進行擴展。其底層架構與預置集群保持一致,同時吸收了v1核心的優點,且與預置集群的功能更為契合,例如支持只讀副本等功能。集群卷中的數據會自動在各個可用區之間進行復制。數據存儲在采用SSD技術的集群卷中,并且有六個數據副本分散在三個不同的可用區。
這種按需自動擴展的功能,使企業能夠根據業務量的波動,更靈活地調整數據庫容量。這樣,企業無需擔憂資源浪費或容量不足的問題。
選型建議考量
企業若主要負載涉及讀寫操作且對成本較為關注,不妨考慮采用傳統的多可用區功能。若對讀寫性能、高可用性要求極高,且具備相應的預算和技術能力來應對管理復雜性,則多可用區數據庫集群可能更合適。至于是否選擇配置更多只讀副本,這需根據對讀取容量需求的預測來決定。
您是否在您的公司里使用了類似的關系型數據庫配置?歡迎點贊和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展開討論。
作者:小藍
鏈接:http://m.huanchou.cn/content/3659.html
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我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