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如何快速批量傳輸文件到iPhone?這幾種方法你一定要知道
現在,許多用戶在蘋果設備的使用中,面臨將Mac上的文件大量傳輸到iPhone的難題,這關乎到工作、學習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資料交換。大家都在尋找一種既方便又快速的傳輸方法。
AirDrop傳輸
在Mac電腦上傳輸文件,AirDrop是個不錯的選擇。只需輕點屏幕右上角的“控制中心”圖標,挑選“AirDrop”,可設置為對所有用戶開放或僅限聯系人。操作簡單又迅速。iPhone上操作也類似,同樣通過“控制中心”,長按Wi-Fi圖標,選擇“AirDrop”來設置。傳輸文件時,打開Finder,選中文件或文件夾,右鍵點擊選“共享”>“AirDrop”,隨后會出現窗口,讓你選擇自己的iPhone。iPhone接收到通知后,點擊“接受”即可開始傳輸。這種做法特別適合即時傳輸文件,比如在辦公室里,立刻將新完成的文檔傳給同事的iPhone。
AirDrop傳輸速度快,幾乎無需額外工具。設備間互聯簡單,文件傳輸輕松。對文件大小限制不嚴,只要設備有足夠存儲空間,就能嘗試。眾多蘋果用戶常利用此功能在多臺設備間傳輸文件。
iCloud Drive傳輸
iCloud Drive是蘋果公司的云存儲服務,它在文件傳輸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首先,在Mac電腦上,需要進入“系統偏好設置”,點擊“Apple ID”,再選擇“iCloud”,勾選“iCloud Drive”選項,這樣就可以將文件上傳至iCloud。然后,在iPhone上打開“文件”應用,選擇“iCloud Drive”,就能看到并下載Mac電腦上傳的文件,實現文件的批量傳輸。比如,當你想將大量高清照片從Mac傳輸到iPhone上,以便永久保存和隨時查看時,使用iCloud Drive會非常方便。
這種傳輸方式的優勢顯而易見,得益于iCloud,只要有網絡,我們便可以隨時進行操作。此外,它還能實現多設備間的自動同步。若多臺蘋果設備同時登錄同一賬號,一臺設備上的文件更新后,其他設備也會自動顯示更新后的狀態。然而,需留意的是,iCloud的存儲空間是有限的,文件過多時,可能需要額外購買空間。
iTunes傳輸
在macOS Catalina之前的系統里,iTunes曾是傳輸文件的傳統手段。盡管新版本中,這一功能已并入Finder。使用這一方法,用戶需在Mac上打開Finder,點擊設備列表中的iPhone,進入管理界面,然后將文件從Mac拖至目標應用,選擇文件后點擊“同步”按鈕即可開始傳輸。對于習慣了舊操作方式或對新方法不太熟悉的用戶來說,這種方式仍有其實用價值。
iTunes在傳輸文件時穩定性較好,尤其是傳輸大文件或視頻。但它的不足之處在于,必須使用數據線連接Mac和iPhone,這使得傳輸過程中設備活動受限,無法像無線傳輸那樣自由,比如無法在移動iPhone的同時進行傳輸。
易我手機數據傳輸軟件傳輸
市面上存在一些專為文件傳輸設計的軟件,比如易我手機數據傳輸。在Mac電腦上安裝此軟件后,只需將iPhone或iPad連接至電腦,點擊「信任」按鈕,然后啟動軟件,選擇「計算機到手機」模式,再點擊「測試」,就能迅速將電腦中的文件傳輸到iPhone或iPad。這樣的功能為眾多因各種原因無法使用蘋果自帶傳輸功能的用戶提供了便利。
這種軟件能應對各種文件格式,包括文檔、圖片、視頻等。當蘋果設備內建傳輸出現問題或故障時,這類軟件或許能幫上忙。不過,挑選這類軟件時,安全與隱私是關鍵考慮因素,因為那意味著將個人設備和文件信息交由第三方管理。
各傳輸方式的比較
各種傳輸方法各有特點。AirDrop突出的是設備間無線通信的快捷性,適合需要即時交流的場景。iCloud Drive則專注于實現多設備間的云端存儲同步,更適合那些需要長期保存并隨時更新的文件。iTunes則強調通過數據線連接的穩定傳輸,適用于傳輸大文件且設備相對固定的場合。至于第三方軟件易我手機數據傳輸,則是為了彌補蘋果自帶的傳輸方式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小文件處理,設備近在咫尺,AirDrop操作簡便快捷。日常工作中頻繁修改多個文件,且需跨設備同步,iCloud Drive是更佳選擇。至于大文件或視頻傳輸,則更推薦使用iTunes或特定第三方軟件。
溫馨提示與注意點
無論采用何種傳輸手段,務必保證設備電量充足。尤其是像AirDrop或iCloud Drive這類依賴電量的無線傳輸功能。同時,傳輸時盡量避免設備進行其他操作,以防干擾傳輸速度。
隱私保護必須放在最關鍵的位置。使用第三方軟件時,務必通過官方途徑下載,以防從不可信的來源下載引發設備遭受惡意軟件攻擊或隱私信息泄露。另外,確保蘋果設備賬號安全同樣重要,比如啟用多因素認證,以防賬號被盜用,在文件傳輸過程中造成風險。
請問你通常怎么把Mac上的文件傳到iPhone上?歡迎留言、點贊和轉發。
作者:小藍
鏈接:http://m.huanchou.cn/content/7150.html
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我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