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9歲未接種疫苗者死亡人數是接種加強針者的147倍:香港新冠數據揭示疫苗重要性
香港的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數已超過武漢,這一結果令人驚訝。與此同時,海外部分地區的病死率卻在降低,但香港的病死率卻持續上升。這其中包含著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因素。
香港的現狀
香港疫情死亡率偏高,這一點值得我們重視。衛生防護中心的數據顯示,自疫情開始,已有3993人不幸去世。特別是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3月13日這段時間,死亡人數高達3780例,感染者的死亡率是0.54%。這表明香港在抗擊疫情時遇到了極大的困難。此外,香港老齡化問題突出,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19.1%。而且,老年人群中疫苗接種率不高,60歲以上人群的全程接種率只有50%,這些因素對疫情防控有很大影響。
香港與其他地區相比,情況尤為特殊。比如新加坡,最近一周平均每天新增確診病例大約在1.5萬人左右,但整體感染后的死亡率卻極低,僅為0.04%。再看年齡在70至79歲的新冠死亡病例,未接種疫苗的人是接種加強針人數的147倍。這充分說明,接種疫苗與否對死亡率有顯著作用。
海外一些地區低病死率原因
多個海外地區的死亡率有所下降。比如英國,《泰晤士報》指出,季節性流感的平均感染死亡率只有0.04%,最近英國英格蘭地區新冠感染死亡率首次降到低于季節性流感的水平。這種變化與英國疫苗接種率的提升緊密相關。疫苗接種率不斷上升,導致英國新冠感染死亡率從2021年1月的略超1%降至同年7月的0.1%。在英國,擁有新冠抗體的人數比例已超過96%,無論是通過接種疫苗還是自然感染獲得的抗體,都對降低整體死亡率有積極作用。
新加坡最新數據表明,在一周新增新冠患者中,老年人占比僅19%,但在死亡病例中,這一比例卻攀升至95%。盡管如此,新加坡的整體感染死亡率并不高,這主要得益于高疫苗接種率。從這個角度看,在全球范圍內抗擊疫情的過程中,提升疫苗接種率和增強群體免疫力顯得尤為關鍵。
美國的情況
美國在處理疫情方面有著與眾不同的策略。2021年2月,新冠導致的死亡病例中,65歲及以上患者數量是65歲以下患者的數十倍。當時,65至74歲老人的疫苗接種比例僅為5%。這一情況揭示了美國在初期老年人群疫苗接種率較低,進而導致死亡人數較多。通過觀察疫苗接種率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不同年齡段之間的接種率存在差異,這說明年齡與疫情的嚴重程度有著緊密的聯系。
疫情在美國的發展中顯現,不同年齡段對新冠病毒的防御能力有區別,年齡越高,被感染的可能性越大。這情況也讓我們意識到,在防疫措施中,必須特別關照老年人和其他容易感染的人群。
自然免疫與疫苗免疫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中,人們能夠通過自然感染病毒或接種疫苗來建立免疫。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眾多研究顯示,感染新冠病毒后形成的免疫力,其效力至少與接種疫苗后相當。疫情初期,一些國家經歷了廣泛的感染,這促使人群建立起一定的免疫屏障。這一屏障與疫苗接種協同作用,對減少死亡率等抗疫成果產生了正面效應。
在英國較大規模感染的人群中,抗體擁有者的比例相對較高。這一情況對疫情控制和降低死亡率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同時也引起了一些討論。比如,自然感染可能帶來的健康隱患,讓不少人對這一現象感到擔憂。
香港情況對大陸的警示
大陸應吸取香港的經驗教訓。在港疫情中,老年人接種率偏低,這是感染率與死亡率較高的主要原因。所以,大陸務必加強對老年人疫苗接種率的關注。從香港的情況來看,若老年群體等接種不足,疫情爆發時可能會造成較高的死亡風險。
我國大陸需對各個年齡段接種新冠疫苗的效果進行詳盡分析,并據此制定更合理的防疫辦法??紤]到我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各地情況不盡相同,故而需結合地方特點和個體差異來調整防控策略。
我們的思考與應對
地區在抗擊疫情上取得的成果受到多種因素影響,病死率的數據顯示出各國應對新冠的策略不盡相同。不同的人口結構和防控手段都會造成結果的不同。我國必須關注本國疫苗接種的普及率,尤其是老年人和其他重要群體。另外,我們還需持續留意國際上其他地區的疫情發展,從中吸取經驗和教訓。
在應對未來大陸疫情挑戰時,我們要考慮借鑒其他地區的防疫經驗。同時,我們也要堅持和發揚我們自己的防疫優勢,綜合運用各種防疫手段。比如,我們要思考是否需要加快為老年人接種新冠疫苗的速度,以此來增強各個年齡段人群的整體免疫力。
您所在地區的老年人和其他重要人群的新冠疫苗接種情況如何?我們期待在評論區看到大家的討論,也歡迎您點贊并分享這篇文章。
作者:小藍
鏈接:http://m.huanchou.cn/content/7246.html
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我方刪除。